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发展速度。据权威机构估计,到2016年国内民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亿辆左右。随着汽车保有量急剧攀升、汽车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大量被淘汰的车辆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近期,两项再制造国家标准——《GB/T31208-2014再制造毛坯质量检验方法》、《GB/T31207-2014机械产品再制造质量管理要求》发布实施,意味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已经进入标准化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共同在全国实施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对符合条件的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再制造产品,按照置换价格的10%进行补贴。一系列利好显示,零部件再制造将迎来大规模推广的机遇。
再制造并非翻修
零部件再制造,顾名思义指的是对废旧汽车上的某些零部件进行深度修复之后,恢复性能再供客户选用。对此,一些外行人甚至车辆使用者将再制造理解为深度翻修。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翻修与再制造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别。
业内人士认为,翻修是对车辆已经损坏的零部件等进行更换或者修理,并没有明确规定翻修后的质量以及应该达到的使用寿命等。而零部件再制造与此不同,它要求再制造之后的零部件品质必须接近甚至超过新品。为此,管理部门多次出台措施,严格规定再制造产品的质量标准,通过一系列再制造技术,真正使废旧零部件达到修旧如新的效果。
与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产品可节省成本50%,节能60%,节材70%,价格也仅为新品的50%至70%。所以,从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而言,再制造汽车零部件具有很高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因而在美国、德国等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卡车、乘用车等零部件再制造业产值可达数百亿。
但许多业内专家均对卡车零部件再制造直言“不熟悉”,“没听过”。由此可见,中国这一市场刚刚起步,国内也少有研究机构专门进行立项研究。事实上,国内对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仍然处于试点阶段。
市场空间巨大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保持年均10%以上的发展速度。据估计,到2016年国内民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亿辆,按照发达国家汽车保有量与再制造业的发展比例计算,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将会迎来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据了解,欧美国家汽车维修和配件市场中再制造产品所占比例高达50%,按照这样的市场份额,我国未来汽车后市场中再制造产品的市场空间巨大。
当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事再制造的企业从起初的1家上升到目前的百余家,产值从2005年的不足0.5亿元上升到目前的80亿元,从业人员也从不足千人上升到目前的5万余人,产业规模和产值都显著增长。
与传统废金属回收利用处置方式相比,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能够回收报废产品所蕴含附加值的70%左右;与原始制造相比,再制造可节约能源消耗80%,节约材料70%以上,降低制造成本30%~50%。
目前,我国零部件再制造范围局限于“五大总成”——内燃机、变速箱、发电机、起动机、转向器。其中,内燃机再制造潜力最大。
据了解,内燃机再制造是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关键领域之一。内燃机再制造不仅可以减少废弃物,环境效益可观,而且节能节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资料显示,报废内燃机的缸体、曲轴等重要零部件多数为局部失效,通过成形、修复等再制造加工,在不改变形状和本体材质的情况下能够恢复其尺寸、精度和性能。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邢敏表示,内燃机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实施内燃机再制造既可实现大量失效产品资源化利用,也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客户认知仍有待提高
严把产品质量关,为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用户对该产品的认知程度,因此,质量是用户对再制造产品认知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用户对产品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汽车零部件的产品质量尤为重要,轻者会对用户的经济利益造成影响,重者会严重影响到用户及行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须以用户的经济利益和生命安全为出发点,在起步阶段就对再制造产业进行规范,实行认证和准入制,统一质量标准;学术界及各再制造试点企业加大再制造工艺研究力度,针对汽车关键零部件,如发动机、变速器、转向机等,开展再制造工艺、材料的技术攻关,材料循环工艺的优化等,以提高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同时,各试点企业应该立足长远,严把质量关,在产品的安全性、各项使用性能上下工夫,树立自己的再制造品牌,使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得到用户的认可,为再制造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强再制造理念的宣传
•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广大民众对再制造理念的认知度
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在消费者的观念中,再制造产品等同于“劣质品”“修旧利废”,广大民众对再制造产品缺乏足够的认识,再制造作为一个新的理念还没有被人们广泛接受,消费者没有真正认识到使用再制造产品的好处;因此,再制造产品消费市场的形成还需要有关部门的正确宣传引导,提高广大民众对再制造这一理念的认知度。广大民众只有在充分认识并接受了再制造理念的情况下,才会真正认识到再制造产品是可以放心购买和使用的。这就形成了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需求,制造商实现了其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推动再制造产业的良性发展。
•加强再制造标志的推广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再制造标志的推广力度,并严厉打击冒用、滥用再制造标志,在保障消费者利益的同时,提高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认知度,保护再制造商的利益。
标准化体系建立助推再制造
2014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31208-2014再制造毛坯质量检验方法》、《GB/T31207-2014械产品再制造质量管理要求》。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公示了具备再制造产品推广试点企业资格10家企业名单及再制造产品型号、推广价格。同时,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 部等部委共同在全国开展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活动。根据活动要求,对符合条件的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再制造产品,按照置换价格的10%进行补贴。
2014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机电产品再制造行业管理,鼓励本地区再制造生产企业及其产品进行网上集中公开,督促相关单位严格执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法规制度及技术标准等。指导企业落实再制造产品标识要求;引导再制造生产企业建立再制造产品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再制造产品“追踪”和旧件“溯源”。
《通知》明确,鼓励各地区利用节能减排等资金渠道支持再制造技术升级改造等项目,加快再制造产业化步伐。加大对列入《再制造产品目录》企业及产品的扶持力度,建立再制造产品供需对接平台,协调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优先采购再制造产品,组织再制造产品推介会,普及机电产品再制造知识,带动和鼓励广大消费者使用再制造产品。具备条件的地区应积极推进再制造产品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减免政策,积极支持“以旧换再”产品补贴政策落实。
2015年1月20日,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再制造产品推广试点企业资格名单及产品型号、推广价格的公告。选定广州市花都全球自动变速箱有限公司、潍柴动力(潍坊)再制造有限公司、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大众一汽发动机(大连)有限公司等10家再制造发动机、变速箱车企为2015年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推广试点企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分会秘书长谢建军表示,一系列利好消息显示,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已经进入标准化发展阶段,将推动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快速发展。
再制造企业将聚集发展
业内专家认为,我国零部件再制造行业的集聚发展将成趋势。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以一定的产业技术为支撑,抱团集聚发展有助于专业化回收、拆解、清洗、再制造和公共平台的建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从发达国家再制造产业发展史来看,美国在美墨西边境,欧洲在中东欧,英国在伯明翰周边地区均自发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相对集中的地区,一些特殊有利于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是形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这些外部条件包括宽松的产业政策、合理的劳动力成本、便利的旧件来源、完善的配套产业链、成熟的市场环境等因素促成了这些地区成为再制造企业的聚集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分会秘书长谢建军表示,“国家发改委会同相关部委正在推进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国务院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中也提出要规划集中建设5~10个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据相关渠道消息,目前国家已批准建设长沙、张家港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上海临港也在开展示范基地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这其中张家港基地的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为再制造产业服务的公共平台建设、政策支持等方面工作全面铺开。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提出建立再制造体系。1998年,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国内首家内燃机再制造企业。在随后的10余年时间中,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逐步发展,渐成规模。但再制造作为新兴产业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如再制造产品并未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同,再制造产品的旧件来源及销售渠道不够畅通,再制造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报废汽车回收管理等相关法规亟待修订,有关管理制度亟须健全,技术标准还不完善。
如何加快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谢建军认为,首先,应当尽快建立规范畅通的逆向物流体系标准。由于旧产品回收渠道不规范、不畅通,大量旧产品被当做废品直接处理,很难保证足够的旧产品重新回到再制造企业,导致企业的再制造生产线经常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
其次,要强化再制造产业链意识。在“以旧换再”的总体框架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必须建立良好的产品追溯跟踪体系,对产品的使用情况、寿命周期和退出时间进行摸底。结合逆向物流体系,与客户保持产品替换关系。
第三,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要“抱团”前进。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相互交流扶持,共谋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监管力度,严把再制造汽车零部件质量检验关,运用政策引导消费观念,并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和使用再制造的汽车零部件。
结语
从汽车产业链角度上看,再制造属于产业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汽车产业链形成闭合循环的重要环节。汽车再制造是我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重要内容和具体实践,也是成熟汽车市场普遍采取的措施之一。在过去的十多年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产业链结构、区位布局、产品质量、还是后市场接纳度,均有较大幅度的改善。进入2015年,国家宏观政策继续大力扶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未来在该领域的发展空间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