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表:admin(管理员) 日期:2014/10/27 点击率:3544 |
增压柴油机性能试验时应测的参数名称单位部位及用处 |
万德玉
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总厂
增压中冷的柴油机在做台架性能试验时应对表列稳态参数和瞬态参数进行测试,如下表所示。
增压柴油机性能试验时应测的参数名称单位部位及用处
类名
|
名称
|
测试部位或仪器
|
用途
|
单位
|
备注
|
动力指标
|
转速
|
曲轴或其它旋转轴
|
衡量动力性
|
r/mim
|
|
扭矩
|
测功器
|
|
N·m
|
|
功率
|
转速、扭矩计算
|
|
kW
|
|
经济指示
|
油秏量
|
油秏仪、油泵进口
|
衡量经济性
|
kg/h
|
|
油秏率
|
油秏量功率计算
|
|
g/kW·h
|
|
温度压力
|
进水温
|
太低不佳≧60℃
|
进出水温差不能大于10℃
|
℃
|
|
出水温
|
太高不宜≦85℃
|
影响可靠
|
℃
|
|
进油温
|
太低不佳≧60℃
|
影响性能
|
℃
|
|
出油温
|
太高不宜≦85℃
|
影响可靠
|
℃
|
|
中冷进水温
|
高了不宜,标准为25℃
|
影响性能
|
℃
|
每器一点
|
增压参数非增压可免
|
进气温
|
测空气流量同时
|
计算空气流量
压气机效率
|
℃
|
每器一点
|
压后气温
|
压气机出口处
|
计算压气机和中冷器效率
|
℃
|
每器一点
|
中冷后气温
|
中冷器出口处
|
计算压气机和中冷器效率
|
℃
|
每器一点
|
缸后排温
|
气缸出口处
|
各缸均匀性
可靠性评定依据
|
℃
|
每缸一点
|
涡前排温
|
涡轮进口
|
太高不允
计算涡轮效率≦630℃
|
℃
|
每器一点
|
涡后排温
|
涡轮出口
|
计算涡轮效率
|
℃
|
每器一点
|
压前气压
|
测空气流量
|
压气机前
计算空气流量用计算压气机效率用
|
kPa
|
每器一点
|
压后气压
|
压气机出口处
|
计算压气机和中冷器效率
|
kPa
|
每器一点
|
中冷后气压
|
中冷器出口处
|
计算压气机和中冷器效率
|
kPa
|
每器一点
|
涡前气压
|
涡轮进口处
|
计算涡轮效率
|
kPa
|
每器一点
|
涡后气压
|
涡轮出口处
|
计算涡轮效率
|
kPa
|
每器一点
|
增压器油压
|
增压器进油管
|
太高不宜
太低危脸小于柴油机油压
|
kPa
|
每器一点
|
排放参数
|
噪声
|
按国标
|
排放评定
|
dbA
|
|
振动
|
按国标
|
排放评定
|
Cm/s
|
|
pm
|
按国标
|
排放评定
|
g/kW·h
|
|
Hc
|
按国标
|
排放评定
|
g/kW·h
|
|
CO
|
按国标
|
排放评定
|
g/kW·h
|
|
NOx
|
按国标
|
排放评定
|
g/kW·h
|
|
GL
|
按国标
|
蜜封检测依据
|
L/min
|
|
爆发压力等
|
Pz
|
缸盖测压孔
|
可靠性评定依据
|
kPa
|
|
|
高温水流量
|
进水管道平直段
|
热平衡计算用
|
评审热量分配
|
L/min
|
|
高温水流量
|
进水管道平直段
|
热平衡计算用
|
评审热量分配
|
L/min
|
|
机油流量
|
进水管道平直段
|
热平衡计算用
|
评审热量分配
|
L/min
|
动态参数
|
气缸高压
|
缸盖测压孔
|
放热计算
|
评审燃烧
|
kPa
|
气缸低压
|
缸盖测压孔
|
配气分析
|
评审配气
|
kPa
|
高压油泵出口压
|
泵端油管
|
供油分析
|
评审燃供
|
kPa
|
喷油器进口压
|
嘴端油管
|
供油分析
|
评审燃供
|
kPa
|
针阀升程
|
针阀
|
供油分析
|
评审燃供
|
mm
|
进排气门升程
|
进排气门
|
配气分析
|
评审配气
|
mm
|
缸后排气管压
|
缸盖出口
|
配气分析
|
评审配气
|
kPa
|
进气管压
|
气缸对应之进气管
|
配气分析
|
评审配气
|
kPa
|
起动、加速、调速时转速
|
曲轴
|
起动分析加速分析调 速 分析
|
评审和诊断起动加速调速等性能
|
r/min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