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会之窗 新闻中心 标准法规 电子报刊 技术交流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学会动态
行业资讯
学会交流
会员单位资讯
通知通告 MORE..
·关于山东内燃机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届..
·鲁内学〔2024〕8号 关于山东内燃机..
·鲁内学〔2024〕7号 关于发送《山东..
·鲁内学〔2024〕6号 关于召开山东内..
·鲁内学〔2024〕5号 关于举办山东省..
·便函2024-8号 征集年鉴材料的函..
标准法规 MORE..
·山东7月1日起严格执行重型柴油新车..
·政策 | 2021年1月1日起一大波商用..
·政策 | 2022年12月1日,农机切换国..
·政策 | 国务院下“命令”!新能源..
·数据 |2020年1-8月内燃机行业进出..
·今天!轻型车国六全国范围实施!两..
·国六排放标准实施延期至2021年,终..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会交流
  发表:admin(管理员) 日期:2021/7/7 点击率:133
“中国发动机碳中和创新联盟”理事会筹备会及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为响应“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国家战略目标,20家发动机产业链、高校、科研机构核心单位组成强强联合体,成立了“中国发动机碳中和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联盟成员单位将共同研究探讨减碳、控碳技术路线,系统梳理关键技术难题,组织上中下游优势力量,实现自主创新技术突破,创建绿色动力规范标准,促进构建产业发展体系,支撑政府科学决策,催生绿色动力发展助力政策,共同创造我国绿色动力产业链!

2021年7月3日,由中国内燃机学会主办,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联盟理事会筹备会及发动机碳中和研讨会在武汉召开。会议围绕“联盟第一次理事会筹备”和“发动机碳中和”主题展开研讨。

中国内燃机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树生出席并主持了本次会议。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所长罗肖锋、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党委书记陈小迅、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研发中心主任助理张文正、安徽江淮汽车动力研究院院长张应兵、广西玉柴机器集团先行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辉、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助理贾素芬、清华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党委书记帅石金、上海交通大学新能源动力研究所特聘教授湛日景、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科技政策研究室主任秦顺顺、天津大学内燃机研究所副所长白富强,以及来自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一汽解放商用车开发院、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神龙汽车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技术中心等车辆、机械、船舶、石油化工领域的行业专家,以及高校、科研机构学者总计50余人参加会议。

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党委书记陈小迅代表东风集团致欢迎词,对与会嘉宾齐聚武汉,来到东风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碳中和”是发动机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是需要中国全产业链伙伴一起团结起来自主掌控、发展建设的重要领域,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及时响应国家的政策要求。并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在论坛上深入交流探讨行业未来发展的技术路线,加强行业学会间的沟通联动,增进友谊,促进合作,共同创造更加低碳的绿色生态。

会议中五家单位分享了以发动机“碳中和”为主题的报告。上海交通大学新能源动力研究所特聘教授湛日景、中国石化石科院第十九研究室主任杨鹤、东风公司技术中心技术总师李明桓、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一研究所研发中心主任助理张文正、以及吉利控股集团发动机设计总工程师刘国庆五位专家分别作题为《面向“碳中和”的内燃机动力技术》、《炼化企业应对发动机技术需求低碳化路线》、《东风公司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控制现状及技术规划》、《船舶动力低碳零碳路线战略研究》、《双碳背景下乘用车动力总成转型》的报告,分享了关于“碳中和”技术路线、以及减碳、控碳措施的思考。

 “中国发动机碳中和创新联盟”包含20家核心发起单位:

1.中国内燃机学会       

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3.中国船级社          

4.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5.天津大学     

6.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7.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8.上海交通大学         

9.清华大学             

10.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11.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12.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  

13.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14.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 

15.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6.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7.云南云内动力集团有限公司 

18.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9.大连理工大学

20.北京交通大学 

来源:中国内燃机学会




上一篇:乘用车碳达峰碳中和技术路线研讨会圆满召开
下一篇:内燃机“高效、低碳、清洁燃烧”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
版权所有 © 2014 山东内燃机学会 联系电话:0531-80687025 地址: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海棠路5001号 邮编:250357 法律咨询专家:董庆华
鲁ICP备13027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