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会之窗 新闻中心 标准法规 电子报刊 技术交流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学会动态
行业资讯
学会交流
会员单位资讯
通知通告 MORE..
·关于山东内燃机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届..
·鲁内学〔2024〕8号 关于山东内燃机..
·鲁内学〔2024〕7号 关于发送《山东..
·鲁内学〔2024〕6号 关于召开山东内..
·鲁内学〔2024〕5号 关于举办山东省..
·便函2024-8号 征集年鉴材料的函..
标准法规 MORE..
·山东7月1日起严格执行重型柴油新车..
·政策 | 2021年1月1日起一大波商用..
·政策 | 2022年12月1日,农机切换国..
·政策 | 国务院下“命令”!新能源..
·数据 |2020年1-8月内燃机行业进出..
·今天!轻型车国六全国范围实施!两..
·国六排放标准实施延期至2021年,终..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会员单位资讯
  发表:济柴动力有限公司 日期:2020/4/30 点击率:1182
攻“尖”克“难”,硬气!

DTY1120压缩机组成功应用于吐哈油田葡北天然气重力混相驱项目。

DTY4000注气压缩机组发往辽河油田雷61储气库项目现场。

连日来,在济柴动力有限公司成都压缩机生产制造基地,集团公司两大重要储气库项目用压缩机的研制工作,先后取得突破进展。企业在压缩机研制领域攻关精尖技术、克服研制难关,为取得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双战双胜,推进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两个项目都不简单

20194月,成都压缩机分公司与吐哈油田签订技术协议,为集团公司重大开发试验项目——葡北油田天然气重力混相驱工程提供两台DTY1120电动天然气压缩机组,作为地面配套注气装备。


葡北油田紧邻西气东输大动脉,气源地理优势明显。在这里利用高压注天然气压缩机组开展重力混相驱,能大幅提高采收率。据成都压缩机分公司研究所副所长肖强介绍,依托济柴动力有限公司压缩机组产品,葡北项目为吐哈油田稀油同类油藏高含水阶段转变开发方式,探索出了一个新的技术方向,还能为未来建设储气库提前做好储气准备。

DTY1120电动天然气压缩机组技术先进,注气驱油井日注气总量达40万方,设计排气压力40兆帕、日排气量20万标方,一机实现提高采收率与战略储气的联动双效益

另一个项目,同样意义重大。

隶属于全国最大的储气库群——辽河储气库群的雷61储气库,是我国首个中浅层地下储气库、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完毕后,预计将形成0.5亿方的目标工作气量,能够有效保障东北和京津冀地区的天然气季节调峰需求。


作为雷61储气库项目的心脏设备,济柴DTY4000注气压缩机组,在研制过程中被企业作为压缩机业务的一号工程全力推进,克服了大型地下储气库注气压缩机组研制过程中的诸多技术难题,为国家天然气保供贡献了力量。

研制过程全力以赴

一个要打造精品,一个是“一号工程”。

面对两道难度不小的“考题”,公司科学统筹、扎实管控,全力以赴攻关两个项目用产品的生产加工,从设计、采购、生产,到最终的装配、试验,层层把关、步步严控,千方百计保质量、保工期,力求如期、保质、保量交货。


但在成功的路上,险阻总是突如其来。

2020年初开始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为这份答卷又添上了一道加试题

为此,济柴动力有限公司主动应战,在保证疫情防控和员工安全的基础上,集中优势力量、组织精兵强将,科学统筹、精准复产,保证了生产加工和现场装调工作进度不受疫情影响。


近期,按照集团公司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工作要求,济柴动力有限公司针对这两个重点项目,着重做好质量控制、效率提升和成本管控。在葡北项目中,企业针对重力混相驱高技术要求,制定了专门的质量控制计划,强化重要零部件加工过程及机组各装配环节的管理,确保了产品的应用品质和在现场的稳定运行。

在雷61项目中,面对大型地下储气库注气压缩机组高转速、高温、高压、大功率和应用工况复杂等难题,重点做好产品适应性研究,为满足用户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经过全力攻关,4月份,葡北项目中的两台济柴DTY1120电动天然气压缩机组已经通过现场72小时运行考核,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雷61项目用DTY4000注气压缩机组也已顺利运抵用户现场,开始安装调试。


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千亿立方米调峰能力,500台大功率注气压缩机组。在我们面前,市场广阔。

有关行业数据表明,到2030年,我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6000亿立方米,要保证天然气消费安全,至少要建成千亿立方米规模的调峰能力,预计需要5006000千瓦级别的注气压缩机组。


济柴动力有限公司注气压缩机产品的广泛应用,不仅对深入实践制造+服务发展模式,提升济柴压缩机产品的毛利率,助力油田增储上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更能有效降低石油行业企业大规模建设地下储气库的采购成本,为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提供坚强保障。

国之利器,未来可期!




上一篇:微资讯 | 济柴新闻周刊
下一篇:推动复工复产·看国企担当|潍柴如何做到以1带300?
版权所有 © 2014 山东内燃机学会 联系电话:0531-80687025 地址: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海棠路5001号 邮编:250357 法律咨询专家:董庆华
鲁ICP备13027242号-1